• 崆峒文化学术研讨会张振东发言
  • 道教圣地平凉崆峒山文化研究
  • 崆峒圣地著名山 天文地理是天然
  • 郭杨地理风水论 张振东
  • 粗浅谈析中国罗经 张振东
  • 第九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广东卫视报道视频
  • 中国易经协会十周年记录片
  • 第八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癸巳年代表大会广东新闻报道
  • 第七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壬辰年代表大会央视报道视频
  • 第七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壬辰年代表大会广东卫视报道
  • 首届中国当代易学名人峰会暨申报世界风水文化遗产首站推动式视频
最新动态
《周易》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典籍
来源: 中国易经协会甘肃省分会 | 作者: 张振东 | 发布时间: 2018-10-15 | 22025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周易》中的“数”是自然背景的,易数是具有对物的依赖性的,与物质运行相伴相行,如影随形,吉凶之在五行生克制化之中。一部《周易》把万事万物的规律都包含其中,当然包含万事万物的所有及一切。如“时间”、“天人合一”等等。具有更为重要的是取其中和和谐之道,《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中,没有一卦和一爻是指示您行凶的,而是把事物的开始到终端,以和谐适中为目的,从卦辞爻辞中及古例中可以看出,古人是多么伟大啊!这就是当今在市场经济时代里,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需要法律、更需要《周易》的缘故吧。然法律因社会团集及个人的干涉,司法腐败屡见不鲜,所以,法律不是万能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周易》的教授、大师、专家审群书,取伪存真,建立和谐队伍,宏扬《周易》文化,高举风水文化研究的旗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复兴的战略举措。

风水文化复兴就是要复兴《周易》风水遗产圣贤文化,象《周易》中数理、五行生克制化一样,取其和谐之道,以达植福人类。我们宏扬光大《周易》,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伟大历史任务。“从情从理行善去恶,趋吉避凶教化世人”、“取长补短”、“干当孙子”、“不称霸”,为全球人类植福而奋斗!

《周易》曾经历了相当漫长的画卦,重卦(八卦两两相重而成六十四卦),系卦辞爻辞的发展时期,除了一是“记事之辞”,主要是采用古代故事,来指示卦爻的吉凶,论定其结果。如《大壮》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旅》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羊于易,凶。”所说的就是殷人的先祖王亥在有易之国作买卖,被有易之君杀害而夺其羊的故事;二是“取象之辞”,主要是采用一种事物,以人事的象征,来指示卦爻的休咎。如《大过》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就是取枯树生出新枝之象,喻示所占之事的发展趋向;三是“说事之辞”,就是直接就人的行事本身,指示其休咎。如《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意指君子昼而努力,夕而警惕,其结果自然是“无咎”;四是“断占之辞”,就是论断吉凶休咎的词句。它一般是接在记事、取象、说事之辞的后面(也有在前面的),就前面所说的作出判断。如“……吉,无咎”、“……凶”、“……利贞,悔亡”等。

它还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殷周时期的生产生活史料,如行旅、战争、享祀、饮食、渔猎、畜牧、农业、婚媾、疾病、讼狱、家居乃至于妇女怀孕等等,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水平和哲学观念。

一、卦、爻辞中的历史故事

如箕子明夷的故事:《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这是讲殷末的仁人箕子的故事等等。

二、卦、爻辞中的民歌

如《明夷》卦中“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鸣叫的鸟儿飞在空中,无处觅食低垂着双翼。

三、《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周易》虽然只是用来占卜的,但它的卦序的排列、阴阳爻的变化、卦爻辞的安排,却是蕴含着极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和谐应用的。如《乾》和《坤》卦包含了阴阳和合而生万物的意义。它基本上遵循了“非复即变”的原则。如《屯》和《蒙》,上卦和下卦是反对之象。还有矛盾关系及和谐之道等等。

《周易》丰厚的文化内涵,使我们在研究中要“团结各派、取长补短”,利用《周易》中和谐之道,探研我们未曾揭开的圣人遗产,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易经是一部吉祥书(风水地理、四柱命理、中医相学、姓名学、奇门、六爻、大六壬、紫微斗数、铁板神数当然同理)。

四、趋吉之法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易经·乾》

“潜”藏也。“勿用”不是不用,待时厚积薄发,正所谓“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巨龙长蛇冬眠潜伏是为了保存自身。有意隐藏自己的才能和意图,是为了避免他人的注意和猜忌。一个人过分地显露自己的才华和志向,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震王,祸将及之。”

养精蓄锐,耐心、退让、迂回,水不够深大船就不能行。

如:“刘备种菜”,刘备被吕布击败而投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刘备后园种菜。其实刘备是用的“潜龙,勿用”之计。还有楚庄王“一鸣惊人”;朱元璋缓称王等。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之士,哪一个不是采《易》之原理或易之大师、专家呢?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易经·乾》

“亢”有些人只知争而不知退,只知生长而不知衰亡,只知获利而不知所得必失。爻辞告诫人们,深知进取、引退、生长、灭亡的道理,行为就不会偏失正确途径。

如公元前494年至473年的“吴越争霸”;破太平军天京城后,“曾国藩让权减职”等。诫示人们不应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更重要的是,当成功时要看到以后的征程。在大喜的日子里,不被胜利冲昏头脑。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易经·否》

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看待事情目光要放长远一些,高瞻远瞩,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高临下,放眼未来。

如“范蠡激流勇退”、“隋炀帝虚荣浮夸”是很好的古例。然在当今“企业破产”之时,《易》学的教授、大师、专家应施展自己的才华,如建筑风水、玄空风水等去挽救,使国家、企业、个人减少一定的损失,植福人类。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易经·离》

做事竦然警惕的样子,慎重对待,没有过失和灾害。

“敬之”就是尊敬对方,“无咎”就是无害,“敬之无咎”尊敬别人,互惠互利。否则,辉煌人生终是黯然失色。

然而在现代社会,似乎很多人都有一种莫明其妙、不知所以的优越感和骄纵,当地人看不起外地人,大城市的人看不起小城市的人,城市人看不起农村人,富人看不起穷人,白领看不起蓝领……,不可否认,人们在出身、受教育程度、外貌以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却不能因此将人作高低贵贱之分。生命都是平等的,富贵也好,贫贱也好,荣耀也好,卑微也好,它都不能改变人的尊严。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柔软的仁慈博爱的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易经·无妄》

不妄为,前往必获吉祥。

世间万物都有一种标准,就是道义、礼节等标准,这其实也是一种事物规律的表现。一旦严重偏离,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比如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首鼠两端,惮心竭虑,而自以为得计,营苟苟,纷纷扰扰之际,纵使得蝇头微末之利,却丧失了长远根本之利。更有以邪恶手段攫取财富,到头来难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贪利损身,求荣反辱的事,古往今来,还见得少吗?

现实中有一些人,做了坏事而祷告“神灵”,企图消失自己的罪恶。其实,这些都是没用的。消灾避祸之道在于堂堂正正做人,不要干违反道义的坏事,不要让自己在罪恶中越陷越深,以致无法自拔、自救,否则,早晚都要遭到报应。

如典型古例“舜行为光明正大”,他体贴父亲,原谅后母,宽容弟弟,尽管劳动辛苦,又缺衣少穿,但他毫无怨言。尧帝经过多年的观察考验,舜终于50岁代替尧帝行天子事。61岁正式登位。

也许在今人看来,大舜的这种仁德有些“傻气”。特别是那些腐败分子。其实,他的心里对一切恶行都是了如指掌。但他并没有以恶抗恶地去报复,而是以仁德来感化“恶”。这种行为不仅需要宽如大海的心胸,更需要“仁”来作支撑。《易经·无妄》和“舜行为光明正大”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典籍和法宝。

用心险恶、手段卑劣,虽有时候能获取蝇头小利和短暂的好处,但毕竟不是正道;只有内心仁德和平,行为光明正大,才是能够成就大事、行之久远的正确的做人做事途径。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易经·益》

扶危助困、救灾济贫,使别人受益,积德行善的人不会有灾难。

给别人的好处用在灾难的事上,这种古道热肠的高尚行为自古就有,是人人都应该做的。

古人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免不了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人助以克服时难。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以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为人立世的本分。

只有帮助别人,乐于帮助别人,一旦自己需要帮助,别人会主动来帮助。当然,你帮助别人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得到回报,而是因为你有能力为社会多付出、多贡献一点。

如春秋末年,齐国的国君荒淫无道,横征暴敛。齐国的贵族田成子予民于惠。一时“民归之如流水”。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今天,没有政府、社会团体、个人的帮助,哪些残疾人、火灾、水灾、南方的冻灾等怎么能度过其灾难呢?

金钱上的富裕只是衡量成功的一种方法。真正快乐和成功的人是身体健康、在金钱上有安全感、在工作方面敢于接受挑战,而且对他人的生命具有影响力的人。俗话说:马有失蹄,人有落难,秦琼卖马,杨志卖刀。人在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慷慨解囊,日后发迹定会重报。平时的一步闲棋,关键时候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易经·升》

非常享通,有利于会见王公贵族,不用担忧。占得此爻,向南方发展吉利。

《易经》是一部借自然天道来比喻人事社会的书,所以升卦的象辞就说:树木生长在大地之中,生根发芽以后,承受阳光雨露的润泽,一天比一天高大起来。《象传》的作者由自然界的物象进一步又联想到社会人生,所以他说君子要成就美德,就要像树木长一样,一点一点地积累,集月夜成裘,聚沙成塔。

《系辞传下》说:“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对于坏事不能见微知著,早为预防,顺势发展,终必酿成大害。

《苟子·劝学》篇中有一段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在这里反复强申说,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对自身品德修养的提高,应从小处着手积累,不断充实自己,有所前进,逐步达到高尚完美的境界。

如东汉名臣杨震,少时勤奋好学,拜名儒太常桓郁为师,攻读《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成为闻名天下的大学者。当时称他为“关西孔子”。

杨震客居异乡二十多年,靠教书得来的微薄收入奉养老母。50岁举秀,永宁元年(120年)晋升为三公之一的司徒。

王密是杨震在刑州时举荐的秀才,为报恩当晚怀揣十斤黄金呈献杨震。杨震拒而批评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快给我收起来!”严肃地训斥了他。

从此,杨震“夜畏四知,严拒私谒”的品德一直被后世传为美谈。

后汉汉郎郑均,为人以孝廉好义著称。他的哥哥做县官时,常接受别人赠礼、钱财。郑均劝其哥不要收受贿赂,要做个清官,可他就是不听。

郑均没有办法,给人帮工,并把劳动所得的钱给了哥哥,再一次劝他为官要清廉。他说:“东西用完了,钱花完了,我们可以再去挣,还能重新得到,但是如果做官犯了法,贪赃受贿,就要终身被罢黜了,希望哥哥能够认真地想一想啊!”

他的哥哥听了以后,非常感动,改掉了贪财受贿的毛病而成为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吏。

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里,你说需要什么?再需要什么?!

还有萃卦: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要想获得大利益,就必须花大力气,下大血本。

牛顿指出:“非凡的投入才会有非凡的成就,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如果你对一项工作用心到了“痴迷”的程度,那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什么事可以阻挡你的成功。

……

五、避凶之道。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易经·益》

不给他人利益,还要攻击他人。这种心态不要持久,不然就要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