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崆峒文化学术研讨会张振东发言
  • 道教圣地平凉崆峒山文化研究
  • 崆峒圣地著名山 天文地理是天然
  • 郭杨地理风水论 张振东
  • 粗浅谈析中国罗经 张振东
  • 第九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广东卫视报道视频
  • 中国易经协会十周年记录片
  • 第八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癸巳年代表大会广东新闻报道
  • 第七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壬辰年代表大会央视报道视频
  • 第七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壬辰年代表大会广东卫视报道
  • 首届中国当代易学名人峰会暨申报世界风水文化遗产首站推动式视频
最新动态
崆峒圣地著名山 天文地理是天然
来源: (香港)中国易经协会甘肃省分会 | 作者: 张振东 | 发布时间: 2018-10-10 | 35806 次浏览: | 分享到:

1986年05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平凉时亲笔题书崆峒山自1994年以来,崆峒山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首批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十大道教文化旅游胜地中国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中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景区等桂冠2002年10月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2003年7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以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皇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票,登上了国家名片

十二崆峒山是天赐的养生圣地

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第一养生地。崆峒山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素有“西来第一山”、“中国道教第一山”等美誉,除此之外,崆峒山的养生文化也是有其独到之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使得崆峒山成为天赐的养生之地。

1.丰富的自然资源

  崆峒山作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不仅风景秀美、天文地理自然,自然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崆峒山有植物千余种古树名木多达上百种除了森林资源崆峒山还称得上药草宝库名贵药材党参、枸杞、天南星、灵芝等遍有生长堪称天然植物王国。山上动物百余种昆虫千余种其中麝、鹤、豹、金雕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目前除五台景区10多平方公里对游人开放外其他70多平方公里则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崆峒山上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是崆峒养生文化发展的基础。

2.道教养生文化

  作为黄帝问道广成子之地,道教的养生学说是崆峒养生文化的重要内容。《史记》《庄子·在宥》都记载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的史实阐述“道”乃无形无象无为而无不为达到无欲之境回归生命的本体从而树立“抱神以静”的人生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本质上是相通的人性与神性通过对话理喻泰否、祸福、损益的乾坤运行变化从而树立“阴阳有藏”的世界观。并指出养生是“至道”的根本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进行“外丹”“内丹”的修炼做到人体生理、心理与精神的和谐统一从而树立“以处其和”的生命价值观。

3.崆峒武术

  在崆峒山,还有中国传统武术五大流派之一的崆峒武术,这也是崆峒养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崆峒武术所提倡的“运动养生”,兼具审美功能和独特的强身健体功能,崆峒武术、养生拳、养生气功等养生文化也都在这里发扬光大。

4.中医养生

  平凉是中医针灸大成者皇甫谧的故乡,中医针灸文化也在这里传承发展。依托崆峒山优美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以中医食疗、火灸、针灸为主的崆峒山中医养生文化也在这里发展起来。

  如今,养生游已成为崆峒山旅游的大力推广品牌,景区以低碳环保、休闲养生为基调,围绕崆峒山宝贵的养生资源,精心推出了“降压茶”、“药枕”、“养生酒”等养生系列产品,让游客在访问仙山美景之余,也体验了一番崆峒山养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5.崆峒山与道教养生

为全力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旅游品牌平凉市围绕“理念养生”、“美食养生”、“国医养生”、“运动养生”、“温泉养生”、“避暑养生”,构建起与“天下养生第一地”相适应的养生产业体系成为西北地区投资热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崆峒山与道教渊源及养生地一说历来就有很多书籍理论、人和事等支撑佐证。

6.明代就有“养生学始于广成子”之说

崆峒山是道源圣地。崆峒山与道教养生渊源很深除了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后来还有不少道家在此修行炼丹其中就有孙思邈和张三丰。崆峒山的药王洞内就供奉着孙思邈、华佗、扁鹊三位神医。

孙思邈道界称孙真人的关于养生的文章如有《孙真人养生铭》《孙真人保生铭》“怒盛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著名道人内家拳开山祖师张三丰来崆峒山隐居5年传授功法奥妙。张三丰的《道言浅近说》其中一些话对于养生很有启示意义“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必摇其精。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息机以纯心。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还有一个重大发现早在明代就有养生家提出崆峒山是道教养生地如明代周履清著《赤凤髓序》一文中说“养生之学仿于上古之广成子,屏居崆峒之上,而轩辕以万乘师之。”


7.《道家养生》还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名医之一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此文中引用了庄子、列子等许多古代哲学家的养生观点《列子》之言“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这就是说人生存和死、身体强弱盛衰,与天地是有密切关联、与万物是互相适应的。因此,只有协调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才能生存。这是养生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强调无论在饮食衣服、生活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天道”、“天时”;“ 地道”、“ 地理”;“人道”、“ 人和”,这和我们现在提倡的人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一致的,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平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生发曾题神奇崆峒养生之根,中医之祖” 

8.让养生成为一种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养生。

养生一词是目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时髦语。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古云“当记病时服药尔,何必没病早提防。”强调养生保健以及科学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许多人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自我调养未能节制过多欲望而患病的比如暴食暴饮过度劳累等。

因此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养生和自我保健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尽量不患病少患病。“宁肯架上药生虫,但愿世间人无病。”

十三、崆峒山是易经》、《道教》、《佛教》、《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结晶,示范的著名,旅游的

1.崆峒山山脉

风水术上所说的龙,本义就是指山脉的动态气势。山脉在地质学上的术语叫地表皱折。

山脉是在宇宙星体的引力和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相结合而形成的地应力作用下逐渐隆起而形成的,其间还有地表水天长地久冲刷的功劳。所以,凡山势雄伟的地方,都是地球表面的高能场分布地带,同时也是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带。地表上的高能场分布,大体上与山脉的坐向是相一致的。这种能量场在风水术上就叫着“龙气”,龙气是地应力、地电场、地引力、星体引力等复杂成分组成的综合场。

古话云:“寻龙不认宗,到头一场空” 

中国所有的龙脉都起祖于昆仑山,昆仑山又名须弥山。杨公所著的《撼龙经》开头就写道:“须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东为四派。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帏为杳冥。惟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黄河九曲为大肠,川江屈曲为膀胱。分枝劈脉纵横去,气血钩连逢水住。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居公侯。其次偏方小镇市,亦有富贵居其地。”

葬书云:“若伏若连,其原在天,若水之波,若马之弛”,即是指山野之势。

《撼龙经》“天官地轴两边迎,异石龟蛇过处往”。

楊公曰:庚龙地禄主威风,局备将军胆气雄。酉龙清香少微坦,文章科茅点州县。辛为天节主忠孝,不染戌气登科甲。

剥换就是变化,天地之变化,无穷无尽,有好的变坏,也有坏的变好,龙的变化,是山水秉承天地日月之精气在变。玄妙之间,即是吉凶祸福.应验之机,杨公说:“一剥一换大生细,从大剥小最奇异,剥换退卸见真龙,小峰依旧狼星起,剥换如人换好装,如蝉退壳,蚕脱眶,或从粗大落细小,或从高峰下平洋。”

九星虽有五行,但九星行龙是不论五行生克的。以五行生克论龙剥换的不是杨公的方法。九星有吉有凶也是相对的,天下山山都有破、禄、文,只要通过剥换,变成吉星,而且缠护多便属吉。硬直死僵不变换,缠护少便属凶。

所谓缠护就指山环水抱,山水有情,龙穴的前后左右有很多重山水,但如果山水不抱龙穴而反背,就是无情之象,也就不是缠护。

崆峒山:祖龙有五龙潭天池);父母山有三吉;穴场有灵龟等旺龙来,元辰水交会,龙水交汇旺水来入丑库兑龙、兑水、左右砂护行;驳换龙脉层层宜于兑;袓山“老龙潭”最为贵;故曰:祖强宗强,立已善良,子孙其昌。

赖文俊《催官篇》曰:催官第一天皇龙,博龙换入天市东,少微阳旋左关局,廉贞起祖峰崇崇,右关廉贞降枢兑,变换太乙东南雄,穴乘阳枢秉生气,或更受穴天皇宫。

天皇龙,即亥龙。天市,即东北艮方。少微,即酉方。阳旋,即巽方。廉贞,是九星之一,九星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辅(星)弼(星)。廉贞居第五,在方位属中宫,五行属土。枢觉,枢,在这里是指阳枢艮。兑为酉。太乙为巽。

原文的意思是,催官第一是亥龙,向东驳龙迎坤至天市艮方。再由艮方向酉方延伸,驳换至巽为左关局,而是廉贞土龙起祖。

右关贞艮土龙起祖,降势入兑(酉),向东南驳换至太乙(巽),秉艮土生气,受穴于亥宫。

原文所述,说明阴龙以天市亥龙为第一龙。由亥水龙为太祖山,艮龙为少、祖、左至巽乘艮土气。右至亥也是乘艮土气。

又曰“少微起祖降艮巽,亦主富贵永兴隆。”。

少微酉龙即阳星兑龙起祖,降势阳枢艮至阳旋巽,也是三吉三阳龙脉,同样主富贵而永远兴隆的。

同治八年歲在己巳春月楚南醴陵麓嚴劉、杰似兒樵子地理小補曰:地而曰理,本理學也,非庸術也。自古周公卜洛,公劉遷幽及子貢、子宓、孔林諸賢之相陰陽觀流泉,與宋儒朱蔡夫子等,間相發明於性理書中,具來已久。即黃石公授赤松子之青囊經;晉郭璞之葬書;唐邱延翰傳羅經之用;楊筠松之奧語、天玉、寶照諸篇;曾求己之青囊序;蔣大鴻之天元五歌,皆未嘗不本性理,以闡明地理也。”。

《青囊經》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行於地,形麗於天。因形察氣,以立人紀。”、“地德上載,天光下臨。陰用陽朝,陽用陰應。陰陽相見,福祿永貞;陰陽相乘,禍咎踵門。天之所臨,地之所盛。形止氣蓄,萬物化生。”。

《城門章》曰:都天寶照經所謂若是砂曲星辰正,收得陽神定,斷然一葬便興隆,父發子傳榮。又曰穴見陽神三折朝,此地出官僚,又曰安墳最要看中陽,寬抱明堂水聚囊,出夾結成元字樣,朝來鸞鳳舞呈祥,外陽起眼人皆見,乙字彎身玉帶長,更有內陽坐穴法,神機出處覓仙方。

地理秘訣紅囊經(天機貫旨紅囊經原序)“地理之學,等於天文。”

古曰:“生意不如手艺,手艺不如神地。”


2.崆峒山灵龟台

古曰:精神端秀,乃朱扉画栋之阡。气概雍容,必金马玉堂之兆。烟云聚散,而一水盘澄。日月升沉,而列冈城绕。”言其主从穴法之气象。

又曰:“外如龟,内如月。外如璧,内如窟。外如墙,内如室。外如趋,内如列。此内外之辨,寻龙之大率。”

3.崆峒山泾河水

古曰:“归宗之水,贵缓于之元。”

《葬书》“朱雀流于囚谢”。

郭杨曾地理术根据《周易·繁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以后天卦位,坎离震兑四卦,分为水火金木四局,以正针十二支辰戌丑未宫为四局的明堂出水口,通称水口,或四大水口。

阴阳风水,一定要有山和有水,“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葬地”“山管人丁水管财”还有“水是龙之血脉”“砂交水会,阴阳交合”“水是山家血脉精,利人害人速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