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崆峒文化学术研讨会张振东发言
  • 道教圣地平凉崆峒山文化研究
  • 崆峒圣地著名山 天文地理是天然
  • 郭杨地理风水论 张振东
  • 粗浅谈析中国罗经 张振东
  • 第九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广东卫视报道视频
  • 中国易经协会十周年记录片
  • 第八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癸巳年代表大会广东新闻报道
  • 第七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壬辰年代表大会央视报道视频
  • 第七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壬辰年代表大会广东卫视报道
  • 首届中国当代易学名人峰会暨申报世界风水文化遗产首站推动式视频
最新动态
道教圣地平凉崆峒山文化研究
来源: (香港)中国易经协会甘肃省分会 | 作者: 张振东 | 发布时间: 2018-10-10 | 44552 次浏览: | 分享到:

守道明仁德 全真复太和 志诚宣玉典 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蕴 高宏鼎大罗 三山扬妙法 四海涌洪波。

第卅八、正乙派:

此派自光绪八年八月,系通州里二四佑民观继起从守真正元 道往体崇安 清静功成满 玄妙步云仙金光冲霄汉 超然玉京山 圆通大智慧 万古永留传。

第卅九、正乙派:

(后门火神庙)思道应云正乙 终成万世圆通 是法先贤有德 端然永选仙功民国八年二月初一续:

存心现理养性 守本诚和沦静 智慧犹惜上远 得诠复还安定。

第四十、天师张道陵真人正乙派:

正乙守道 修往延洪 鼎元时兆 秉法钦崇福善永寿 明智昌隆 熙朝嘉绍 静演真宗光大恒起 广运会通 乾坤清泰 万事成功。

第四十一、正乙派:

怀玄抱真 道合无为 养素守默保光图和 致虚冲阳 承化弘先。

第四十二、天师分支尹喜派:

化弘元密 道德真常 灵源镇远 天蓬维黄五登水参 二桂恒昌 清承祖印 奕世绍芳。

第四十三、真武玄武派:

宣渊一道志 求德振常存 照应通玄理微希太景成。

第四十四、吕祖天仙派:

妙玄合道法 阴阳在乾坤 志心归命礼 万古永长春清静无为宗 临通大洞金 暂状师得位 辉腾谒太空。

第四十五、天仙派:

崇高容文德 永远坚立经 遵尊万化体 守养一炁成。

第四十六、天仙派:

灵宝无二法 真一启玄宗 清静妙难思 祯界叙太空。

第四十七、吕祖蓬莱派:

圆通智毓用 始清重密真 丹体赴蓬莱 宝鼎炼成金云霞生造化 光明妙元根 道德福田本 万古永长春。

第四十八、葛真君天台派:

混元分太清 玄微自古今 释儒悉皈依 三教合元君。

第四十九、许真君净明派(系江西人)天德高无量 照明自古今 玄元闻见处 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 法源广大成 东汉有章数 功果保忠祯。

第五十、果老祖师云阳派:

崇静真阳复至坚守太守 智礼清白信 存义法明长道贵诚正理 德尚实和行 参赞乾坤机 变运造化功。

第五十一、铁拐祖师云虚派:

(七月初十日圣诞)太玄了清辉 鹤然谢瑞徵 功高身心贵 妙诀合天心。

第五十二、何仙姑云霞派:

高居三界外 回首盼世尘 谁是女丈夫 请来同修真。

第五十三、曹国舅金丹派:

芝田白鹤栖 丹物炼药丸 遍体是纯阳 飞身入云汉。

第五十四、曹仙姑清静派:

发个冲天志 修行有何难 太阳炼形去 妙理至奥玄。

第五十五、樵阳真人玉线派:

无恒常自在 静慧一真如 性定心空寂 玄元道法兴陈搏老祖系四川夔州府人,留传:

第五十六、周祖灵宝派:

思道洞本重 明香克理忠洪良居士显 一嗣永承宗德大传家久 清修福泽长 世肇因衍庆 慈风蓬业祥。

第五十七、周祖铁冠派:

思道大应恒吾 月仕普济真元 崇文智明镜广心传崧岱显杨 静默中存志诚 寿永泰运亨昌。

第五十八、徐复阳祖师鹤山派:

复驾云坎至 崇教道九真 种正通玄理 福泽自得春。

第五十九、鹤山派:

重临修仙侣 光华常延增 乾坤均相配龙虎交黄庭秉剑立善法 逍遥遇遐龄智慧明日月 还升太和宫。

第六十、自然派:

玄云曲端静 清虚色自轻 月圆皈命礼 抱意管丹诚元玄明至本 大详理幽微 参透无中有 方可达希夷。

第六十一、三丰祖师自然派:

惟道然之本 若守可以隆 功德归盛泰万世礼仙真本静从玄教 福寿永长兴 合清仁志点 秉义复元登。

第六十二、三丰派:

道德杓宏容 真正守长清 万强工夫首 宗来教方春星月皎天汉 守静默行动一德无量念 玄理至仁忠。

第六十三、三丰派:

玄云通道居端静 白鹤乘虚各自清 师资月圆皈志礼身中抱一管丹成 太上渊微入妙元 凌云星朗贮壶天功侯到日方许就 始悟真言信可传。

第六十四、三丰派:

大道英勇德 真正守常存 万疆共福寿 宗脉教芳春

第六十五、三丰祖师日新派:

大道应永得 守教志常真一阳来复本 同静德玄风。

第六十六、日新派:

(此派系光绪八年七月二十日续起)冲和天根定 涵养易书深 宝元得正体 归吉万年身。

第六十七、三丰祖师蓬莱派:

圆通智敏用 是清修觅真 丹体蓬莱会 保定炼成金萨真君,名守坚,号紫云。系四川云宁府云宁县人。生於炎汉宁帝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圣诞。五月五日飞升。留传:

第六十八、天仙派:

孤肩担日月 老鼎铸乾坤 玉豆黄庭跃 金光紫气悬群仙还大药 古塔露穴烟 三宝钟千幻 九重法一传神钦飞锡客 鹤听点花禅 万象归元始 同生极乐天熙和登福宁 清静远尘缘 瑞自芝兰霭 祥从云汉迁志诚思济普 功久德思全 若悟虚无学 常参妙与玄。

第六十九、萨真君西河派:

守道明仁德 全真复太和 志诚宣玉典 中正演金科冲汉通圆满 高宗居大罗 武当兴法派 福海起洪波。

第七十、萨祖派:

(系宣统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由陕西汉中府固县平浪宫带来四十字。邓道友)道德广正化 全真冲本城 清静机玄妙 无为从复融体仁宏正化 悟性显智宁 溪惟通莲合 世金永发兴郝二祖在山东济南府长清县东南十里五峰山留传:

第七十一、龙门华山派:

通玄全真冲和德 正本恒成位尚仙 仁能贞心传义起世见生前洁太元 子阳遍转归至道 盈宿守静保丹田情高悟开复天理 自然长颜如松年。

第七十二、邱祖又派:

道守悟玄微 清静本希夷 无为自然妙 又继龙门裔真常德正止 重开凤唱奇 功成超紫府 丹诏赴瑶池。

第七十三、郝祖岔派:

(在武当山,开基於明朝。留下此派,即名郝祖岔派)道铃治明惠建贞一亨嘉 莫哔纯翠景 兆裔永流传至虚无上理 澄清定宁基 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

第七十四、王祖岔支仑山派:

宏运庆万礼 大用守真源 忠信怀仁德 礼义学道先吕祖门人李清庵真人留传:

第七十五、先天派:

自一无上道永忠太夫人 礼高重进本 可得万代清志诚和妙有 炼性合融明 澄湛通玄化 无罡温玉京。

第七十六、本山派:

碧山传日月 守道合自然 性理通玄得清微古太元真静常悠久宗教福寿长 庆云冲霄汉 永远大吉昌。

第七十七、陈、赵二师留传栖安派:

(此派系自光绪元年春月续)教垂万古 淡泊家风 栖安同德 宏演三乘凝清高洁 吉庵圆通 混合为一 道继犹龙张紫阳真人,於雍熙年间 在台州府天台县崇道观。留传:

第七十八、紫阳派:

陵源觉海静 宝月性天明 随景无华谷 得符瑞泰清参悟名真理 修为筑到基 完全成圣果 自在乐希夷灵素中常妙 葆光翠太空 道高超极则 德懋证玄通邱祖宗字分支岔派。云樵真人姓张名宗囗,字耕云。系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由光绪甲申秋间,重赴白云观传法。门下弟子等,因徒众人繁,叩请原遵“宗”字为第一代号。

第七十九﹑霍山派:

宗诚信崇绪 修善法欤超 囗慧传千士 智慧贯天高耕兴龙门教 静参玄中妙 云度众生戒 万载尊师道。

第八十﹑御制九宫山派:

(姓张名道清)道宗元太希 惟天可守之 以智绍弥祖 端显应良师公子茂中景 叔孙克世时 孟仲季若善 居处自然熙增广承嘉祉 融逍得静机 万年类永锡 佐国瑞云奇。

第八十一﹑彭祖真空派:

(此派自民国二年戒期,汤静谦由江西带来)普圆溥照觉性 应度慈光黄庭 正达道耘源通谱愿成善果真常智慧全 证盟功德海 修悟定超元虚静和仁义清微志妙先 嘉祥尊大极 万里总同原有时参厥旨随在契天机 若能归一贯 平易亦神奇章祖名哲。道号广慧祖。居江西南昌府武宁县三十五都顺义乡,石门仙潭人。宋理宗景定二年二月十九日降生。自幼好道,二十七岁结庵丝罗山,即今太平山也。年五十三诊,端坐而逝。留传:

第八十二﹑广慧派:

(此派系民国五年丙辰八月初八日,由江西南昌府武宁县太平山万寿宫穆善清带来六十字。)广德通玄净 壶空悟乾坤 清守炼金意 矩本一中稀定祥元贞吉 虚明幻化期 实承符法理 万古太平春至善宜知止 纯修在返真 丹成能见性 证果有良因。

第八十三﹑华山派:

此派光绪元年自南方带来。又有人云是华山后续:

自求精微妙 洪昌圣贤心 昆仑阐大法 咸登谒玉京三界十方内 遍地黄芽生 龙虎盘坎离 五气华池中了然永腱脱 逍遥斗牛宫 位列诸胜景 光照满乾坤。

第八十四﹑华山派

(南方后续)自求靖末朴 宏常盛有恩 昆仑重大华 戚珂何封增三界千古秀 极锦丹桂兴 山海龙虎交 阐彪现遐龄了然端敬建 新友广浩勤 裕谦渊斌馥 普照满乾坤。

第八十五、老华山派

(陈抟老祖传陈氏堪舆派)明天太仁易 露梦风品道 禅添归德非 宏帅贤智法诚孝传忠列 虚门永护长 妙方福海在 乾坤皆益存青龙会日月 白虎神仙华 朱雀开名堂 玄武守宝山金木运文章 水火绶恪之 十二星君到 万类归土祖。

第八十六﹑尹喜派:

(尹喜真人尹喜派,此乃南方带来)道德清高上 云呈守炼丹 九重天外子 方知妙中玄清静自然体 发白面童颜 神吞乾坤大 阴阳造化先悟本以正礼 冲和养太元 轻寂全术柄 一定龙虎盘慧法祥光现 莲开宝林宣 身应归根穷 气住复命关三千功圆满 异姓合宝仙 逍遥蓬莱路 今朝玉京贤。

第八十七﹑三山滴血派辈运玄根长:

(明末清初 华山﹑龙虎山﹑茅山等三派合一)守道明仁德 全真复太和 至诚宣玉典 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蕴 高弘鼎大罗 三山愈兴振 福海涌洪波结语:

道教之分宗派,实始自宋﹑金之间。一支道派,实际上便是以宗教为联系纽带的一个大家族,有共同崇尊的祖师,有共同遵循的代代相嗣的系谱,有共同的祖庭。在本道派内丛林财产公有。比如北京白云观为全真龙门派的祖庭,该观常住道众则大多为龙门派弟子,这里的住持,则必须是全真派的高功,他代表全真龙门派祖庭的道统,称之为一代宗师。

《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截止於清溥仪宣统年间(西元1010~1911年)虽说列有八十六派,实际上只有八十支派,有些是系谱的续字,不是独立一派。就现在来说,道教已经不存在这么许多纷岐错杂的道派,过去的小支派,不入於全真,便是附於正乙。故现在道教基本是全真与正乙两大道派。宗派之间,均能互相尊重,共同弘教。发扬道教光辉

2、组织

  黄箓会 崆峒山的黄箓会,其宗旨和本义到底是什么似不明确。据史载,唐玄宗、睿宗时的道士张万福编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杜光庭850—933编辑整理的《广成集》、清代龙虎山正一道士娄近垣的《黄箓科仪》12卷,都称为“科仪”组织,在道教的三箓金箓斋、玉箓斋、黄箓斋七品本义中称:“黄箓斋,济生度死,下拨地狱九出之苦,士庶通用之。”这里明确指出黄箓斋是为超度亡魂而作的度亡道场。而明、清两次编的《山志》中均未提及。据太和宫现藏石碑记载:“山之中峰大顶有太上皇箓圣会,溯源由来,始自大明”。这个组织,其他地方尚未看到记载,据《明史·方伎传》说,正一派道士大都是“专恃符箓,祈雨驱鬼”。一般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箓斋醮。看来这便是正一派的一个主要组织,道士也参与其活动。平凉、固原十城信善会众每于农历十二月,建立黄箓清醮胜会,信士必先斋戒沐浴,于二十三日谨备香烛,齐集山林,二十四日建醮诵经,祈福延祥。其主要目的是:“元旦良辰,进表上答诸天护佑之宏恩,下祈黎庶之清平,历年风调雨顺,岁稔年丰,冰雹化散,瘟疫潜消,虫蝗不起,六畜平安”。其斋醮之规模,已不是一般的神祗诞辰圣会,醮事分数由十二分增至四十八分,金神灵应普化善信者较前增加多倍,总社已由三社而扩分为五社,醮事扩展到一百二十分为三年。明嘉靖末年在隍城创建黄箓殿,各社各村都有专门为黄箓会化缘、布施香烛等物的腊匣,年年到时专人送至崆峒黄箓会首。

  该组织在陇东17县城镇乡村盛行不断,清同治二年1863兵燹后基本中断,以后逐渐有所恢复。光绪二年,华山道士王义通赴崆峒山又将黄箓会扶起,主持斋醮仪事活动。以华山支派在全真道排名为17代传人,18代传人有杜礼清、郭礼源,19代传人有刘智荣、马智坤、郭智广、杜智伦,20代传人有王信法、杨德隆、徐信浩、郭信泽、剡信德,21代传人有赵嘉祥、范嘉祯、杨嘉猷、徐嘉禄。民国37年,黄箓会众又普及到陇东各县,分东西南北中五社,斋醮活动初具规模,声势较大,诵经活动由当初的十二分增至120分醮缘。1958年后由于政治原因,活动由明转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