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崆峒文化学术研讨会张振东发言
  • 道教圣地平凉崆峒山文化研究
  • 崆峒圣地著名山 天文地理是天然
  • 郭杨地理风水论 张振东
  • 粗浅谈析中国罗经 张振东
  • 第九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广东卫视报道视频
  • 中国易经协会十周年记录片
  • 第八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癸巳年代表大会广东新闻报道
  • 第七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壬辰年代表大会央视报道视频
  • 第七届全球易学名人峰会暨中国易学风水名师壬辰年代表大会广东卫视报道
  • 首届中国当代易学名人峰会暨申报世界风水文化遗产首站推动式视频
最新动态
道教圣地平凉崆峒山文化研究
来源: (香港)中国易经协会甘肃省分会 | 作者: 张振东 | 发布时间: 2018-10-10 | 4458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元,统一二三运,始甲子而终癸亥,共60年(最近上元自1864——1923年):

一运甲子至癸未20年,一白坎贪狼(天枢)水星当令主运;

二运甲申至癸卯20年,二黑坤巨门(天璇)土星当令主运;

三运甲辰至癸亥20年,三碧震禄存(天玑)木星当令主运。

○中元,统四五六运,始甲子而终癸亥,共60年(最近中元自1924——1983年):

四运甲子至癸巳20年,四绿巽文曲(天权)木星当令主运;

五运甲申至癸卯20年,五黄中廉贞(玉衡)土星当令主运;

六运甲辰至癸亥20年,六白乾武曲(开阳)金星当令主运。

○下元,统七八九运,始甲子而终癸亥,共60年(最近下元自1984——2043年):

七运甲子至癸未20年,七赤兌破军(瑶光)金星当令主运;

八运甲申至癸巳20年,八白艮左辅(洞明)土星当令主运;

九运甲辰至癸亥20年,九紫离右弼(隐光)火星当令主运。

后天元运即三元九运,是一种平均运(但在运用三元九运中,有的流派仍将五运20年的当令之星,前十年归属四绿文曲星,后十年归属六白武曲星。这样四运便自甲子至癸巳30年,四绿巽文曲星当令;六运自甲午至癸亥30年,六白乾武曲星当令。这与平均运的概念不相一致了)。后天元运学派认为,三元九运是古人对太阳系星球运行规律的记录。九运中,每二十年由某一种性质的气来主宰宇宙万物,九种性质的气共一百八十年。太阳系最大的两个星球——木星和土星,每二十年相会一次,它们的能量对地球影响最大。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公转一周,木星每年所转到的方向就是太岁方,故木星又称为岁星;而土星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三十年;当九大行星成一直列时,便是一百八十年。华夏的先贤们洞悉这一天机,便以土木两星二十年会合一次为一运,以九大行星配九运;并以木星公转十二年和土星公转三十年的最小公倍数六十年为一个甲子(也就是一个单元),三个单元即一百八十年称为一个正元,三个正元即五百四十年称为一个大元。由此可见,玄空风水术以六甲纪年审运是“斗转星移”即星体运动的产物。

明白了三元九运与二元八运并参看愚民论文浅议自然明白崆峒圣地、羽化古文化及风水养生宝地之美。

羽化地之考

1、甘肃平凉崆峒山叶理禄道长

?1?3   叶理禄道长,俗名朴儿,1901年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头坝。16岁那年,他始知人生性命为第一大事,遂后弃俗入道,到甘肃古浪县北台雷祖庙出家,拜师程至厚甘肃山丹县人。在雷祖庙随师学医、念经、修持、学道三年后,他自知道教文化博大精深,道教高人皆隐于名山福地,随后参访学道于兰州市皋兰山龙王庙,以及临洮北二十里铺佛崖观。

1927年,叶道长已过而立,其时精力充沛,他刻苦研习道教经典,兼学武术以修养身心,后到四川青羊宫、二仙庵等道教著名宫观参学。其间自己学就了医学,并常常告诉学道同友:“学道先学医,医道能仙道。”他自己就是一个身体力行者。1932年,他由四川西游至甘肃平凉崆峒山常住弘道,兼针灸、中医救人之急,矜孤恤寡,广行方便。1934年,他相继成为经师、高功(全真龙门暗派第三十七代),对道教经忏造诣很深。为弘扬道教的经忏威仪,1934年后又被礼请到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西安市八仙宫等十方丛林官学担任讲师,连续多年开办经忏韵学班多年,培养经教科仪人才。

1958年以后,直至“文革”期间,叶道长响应党的号召、遵照党的政策参加了人民公社集体劳动生活,并在平凉崆峒乡西沟卫生所搞医务工作,以道教乐生的思想,救死扶伤,以慈悲怜悯之心,积德行善,在崆峒周围,行医治病,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1979年4月23日,是叶道长终生难忘的日子。兰州军区第一政委肖华同志,来平凉崆峒山时,得知其道人们还未过上自由的宗教生活,于是便找到已经七十多岁的老道长叶理禄,要他重上崆峒山管理教务,保护文物古迹,恢复道教正常的宗教活动。当时那庙观破烂不堪,叶道长为发展道教事业,不惜自己一切,努力为宫观尽心尽力。在他担任道教职务期间,以祖师训导,传导后辈门人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为道教事业的发展而努力贡献余热。

1983年,崆峒山道教管理委员会成立,叶道长担任副主任委员;1987年,改管委会为崆峒山道协筹备委员会,他担任主任委员;1989年,平凉崆峒山道教协会正式成立,因年事已高,他被推选为名誉会长,并担任甘肃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1992年,中国道协第五届代表会议上,他被选为名誉理事,颁发了荣誉证书;1995年,甘肃省道教第三次代表会议任名誉理事。

20世纪九十年代,已近百岁高龄的叶道长鹤发童颜,带着一派仙风道骨的形象,还保持着独善其身,清静修持的习惯。他在崆峒山修持六十多年,钻研道学,以开演经忏,弘扬教法,有时还给年轻道友讲授道教教理教义,《早课》、《晚课》、《三官》、《北斗》等经典要籍。叶道长自己对《皇经》更是精益求精,每到夜半子至寅时暗诵几遍,这也是他老人家长寿的原因。诵持经典能达到内养元气,达到气息相依,以致养性而命就,性命双修,大道在其中,此即诵持经典的妙处。叶理禄道长是当代全真派著名高功法师之一,为全国丛林培养了许多高功人才,曾传高功秘学于闵智亭、王至全、魏至仁及罗宗阳等人。

1999年,叶理禄道长羽化于甘肃平凉崆峒山,嗣法弟子佼佼者有袁宗善(无聊子,甘肃省道协会长)、李宗旭(崆峒山住持道长)等。

(根据《中国道教》1995年第四期/张诚道:“访叶理禄道长”一文整理,并根据《甘肃省宗教志》进行部分勘正)

2、道士访叶理禄道长(原文摘录)

崆峒山住着一位将近百岁高龄的老道长,只见他鹤发童颜,带着一派仙风道骨的形象,他老人家已在崆峒山修持六十多年,钻研道学,以开演经忏,弘扬教法。这位老道长不是别人,就是我的师爷,姓叶,上理、下禄。当我询问他老人家出家修道情况时,他情不自禁地讲述了出家修道的艰苦历程。

  我的师爷今年 97 岁高龄,他 1897 年出生在甘肃省武威头坝,至 16 岁那年,他始知人生性命为第一大事,遂后弃俗入道,到甘肃古浪县北台雷祖庙出家,拜师程至厚 ( 甘肃山丹县人 ) 。在雷祖庙随师学道三年后,自知道教文化博大精深,道教高人皆隐于名山福地,随后参访学道于兰州市皋兰山龙王庙,以及临洮北二十里铺佛崖观。

  1927 年他已 30 岁,其时精力充沛,他刻苦研习道教经典,兼学武术以修养身心,后到四川青羊宫、二仙庵等道教著名宫观参学。其间自己学就了医学,并常常告诉学道同友 : “学道先学医,医道能仙道”。他自己就是一个身体力行者。1932 年,他 35 岁时,由四川西游至甘肃平凉崆峒山弘道。兼针灸、中医救人之急,矜孤恤寡,广行方便。

  1934 年 37 岁时,他相继成为经师、高功,对道教经忏造诣很深。为弘扬道教的经忏威仪,后又到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西安市八仙宫等十方丛林。开办经忏韵学班多年,培养经教科仪人才。

1958 年以后,直至“文革”期间,他响应党的号召遵照党的政策参加了人民公社集体劳动生活,并在崆峒乡西沟卫生所搞医务工作,以道教乐生的思想,救死扶伤,以慈悲怜悯之心,积德行善,在崆峒周围,行医治病,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1979 年 4 月 23 日,是他终生难忘的日子。兰州军区第一政委肖华同志,来平凉崆峒山时,得知叶道长还未过上自由的宗教生活,于是便找到老道长叶理禄,要他重上崆峒山管理教务,保护文物古迹,恢复道教正常的宗教活动。当时那庙观破烂不堪,老道长为发展道教事业,不惜自己一切,努力为宫观尽心尽力。在他担任道教职务期间,以祖师训导,传导后辈门人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为道教事业的发展而努力贡献余热。

近年来,他老人家年纪已高,但他还保持着独善其身,清静修持的习惯。笔者还了解到他老人家有时还给年轻道友讲授道教教理教义,《早课》、《晚课》、《三官》、《北斗》等经典要籍。他自己对《皇经》更是精益求精,每到夜半子至寅时暗诵几遍。笔者了解到以上这些,也是他老人家长寿的原因。诵持经典能达到内养元气,达到气息相依,以致养性而命就,性命双修,大道在其中,由此使我更加省悟到诵持经典的妙处。

3、甘肃省志宗教志--叶理禄甘肃省志宗教志编辑:刘碧丽)(原文摘录)

叶理禄1901一,俗名朴儿,汉族,甘肃武威头坝人。1916年在古浪县北台雷祖庙出家,拜程至厚为师,随师学医念经修持三年。之后,去兰州皋兰山龙王庙,不久到临挑北二十里铺佛崖寺挂单学道。1927年云游四川青羊宫、二仙庵等道观参学。1932年到峻炯山修炼,并为人行医治病。

1934年受陕西楼观台、西安市八仙宫十方丛林聘请,连续多年办经韵学习班,任经韵师。1958年在峻酮乡卫生院搞医疗工作。

1979年农历4月23日,当时任兰州军区政委的肖华视察平凉腔炯山时,请叶理禄上山重新主持教务活动。1983年7月,岭炯山道教管理委员会成立,叶理禄任主任委员;1989一1995年任甘肃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 1989年成立峻炯山道教协会被推举为名誉会长;1992年中国道协第五届代表会议上被推举为名誉理事,颁发了荣誉证书;1995年甘肃省道教第三次代表会议任名誉理事。

4、叶理禄羽化地(仙境之考













羽化源自古代阴阳学,古人认为阳气产生于盘古开天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坐化羽化、虹化。坐化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

羽化地完全符合郭杨的形法晋代郭璞(公元276-324)所著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四势朝明,五害不亲。”、“天光下临,地德止截。”、“阴阳冲和,五上四备。”、“夫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杨筠松撰《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撼龙经》一卷,主要讲山垅落脉形势,以九星论其吉凶。《疑龙经》干中寻枝,以水口为主;寻龙一定要到头,并要看朝背之法;结穴的形势,并以《疑龙十问》来讲其义。《葬法倒杖》专论点穴,有倚、盖、撞、粘之说。及《倒杖》十二条,即上说而引伸之,并附二十四砂葬法,亦临穴时分寸毫厘之说。郭杨曾已把地理风水术讲的十分清楚。赖布衣《催官篇》曰:“催官第一天皇龙。剥龙换入天市东。阳旋少微左关局。廉贞起祖峰重重。右关亷贞降枢兑。变换太乙东南雄。四神八将应位起,三火并秀三阳冲。三阳洋潮入庚震。食邑开府应三公。更出仙翁与佛子。蓬莱真境超凡风……”

崆峒山叶理禄道长生于公元1892年,羽化于公元1999年农历三月初六阳历0421,1892年到1999年共计40个闰月,按年108岁(佛家最大吉敉),实际加上闰月为111岁(道家、儒家最大吉数),葬于崆峒山我对叶理禄道长羽化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乃为分水宝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王阳明和阳明文化,各地正兴起一股“阳明热”,有的地方党委、政府也要求或倡导领导干部学习阳明文化。领导干部学王阳明,学什么呢?笔者通过对阳明文化的学习和宣讲,认为领导干部学习阳明文化,当从以下几点去认识把握。一、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二、身处逆境的自我调节,三、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四、九死未悔的家国情怀,五、知行合一的良知精神。现在讲知行合一,知什么呢,从朱熹的理学角度讲,是不是该深入学习理论、学习专业知识,知责任、知规矩、知荣辱;从王阳明的心学角度讲,是不是做什么事要讲良心、讲天理。行什么呢,就是“致良知”,就是按照“道”的要求去做事。习近平同志说“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他还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我们学习王阳明,不正是该学习他这种知行合一的良知精神吗!

王守仁(王阳明){明代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代表作品 《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 安葬地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字号 字伯安 号 阳明 封爵 新建伯 追赠 新建侯 谥号 文成。在哲学方面,王一陽一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说,否认心外有理。在认识论上,王一陽一明宣扬“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说,认为人的认识就是对本心良知的自我认识,人都有良知,良知也就是天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包含在良知之中。达到本心的良知,也就达到了对一切真理的认识。他还宣扬“知行合一”说,但这种知行合一不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而是把知与行合而为一,以知为行,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这里说明了“知”唯其一,“行”有善恶之别,君子欲修其德,必须“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忠、孝为例阐明“心即是理”的道理。仅仅是为了尽忠孝之义务而侍亲、事君,不过外在的于事事物物上“格物”;唯有那种出自内心的忠孝才是自然的,心性本有的,才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俗话“天理良心”即在此也。